(本文含有份量成謎的劇透,尚未觀賞《寒戰》的讀者閱讀本文前請三思,謝謝。)
《寒戰》早在開拍之初已經引起了一陣轟動,先是三位影帝郭富城、梁家輝以及劉德華首次於同一部電影裡以演技較量(雖然劉德華只是客串…);繼而發現本片的導演與編劇都是新人,但他們卻成功號召了兩岸三地的一線演員及新晉演員參與演出,不免讓人嘖嘖稱奇;第三就是作為兩位導演的出道作,《寒戰》居然能夠成為第十七屆韓國釜山國際電影節的開幕電影,可想而知本片質量之高以及演員本身的號召力…
同時間,本片在宣傳期間已經打著「繼《無間道》後,香港十年來最好的電影/最好的警匪片」,讓很多香港的影迷引頸以盼,並認定了本片是2012 年必看的大製作港產片。加上三位影帝在台灣的知名度、以及台灣的彭于晏也在本片擔當重要角色,本片同樣在台灣未上映先造成轟動。
本片原定於十月十九日在香港上映,但最終上映日期延後到十一月八日,讓一眾期待良久的影迷大嘆可惜,可是隨著電影在十月二十二日舉行首映,《寒戰》也分別在香港不同電影院線提供了優先場次,讓觀眾們先睹為快,昨天趁著週末的空檔,便在下午抽時間去看了《寒戰》的優先場。
到底兩位新晉導演梁樂民、陸劍青磨刀霍霍的處女作《寒戰》能否擔當起「香港十年來最好的電影」這個美名,還是只是雷聲大雨點小的豪華電影饗宴呢?
延伸閱讀:
Cinespot - 新片介紹 - 《寒戰》(Cold War)
劇照及所有宣傳圖片均取自「安樂影片有限公司」的Facebook 專頁及時光網。
十年來最豪華的港產片演員陣容
在聊我對電影的一些感想之前,我們先不要管電影的質量能否稱得上是「十年來最好」,可是光看演員陣容,我可以很肯定的說,這絕對是十年來港產片裡最豪華的演員陣容。除了兩位影帝郭富城及梁家輝之外,本片還邀請了港台兩地的新生代演員參與本片的演出,香港的李治廷歌影雙棲,以歌手身份出道的他出道第一年就獲得不少獎項、轉往電影圈發展後,第一次參與電影《歲月神偷》的演出就獲得了香港電影金像獎的「最佳新演員獎」,其後主演的《為你鍾情》、《李小龍》都獲得不錯的票房與口碑;台灣的彭于晏則參演了很多偶像劇以及台灣電影的演出,像是與鈕承澤(豆導)合作的電視劇《我在墾丁天氣晴》以及電影《Love》,以及口碑票房俱佳的電影《聽說》及《翻滾吧阿信》。
其他配角方面,本片同樣邀得眾多香港的實力派演員參與演出,他們的角色在片中的重要性都是舉足輕重的,像是前無線電視小生、近十年活躍於電影圈的林家棟、幕前演出以及動作指導經驗俱相當豐富的錢嘉樂等等,為電影增添了可觀性。楊采妮作為第一女主角,她與郭富城的默契自然不用多說。
客串角色方面,劇組也不遺餘力的尋找高知名度的演員作友情客串,像劉德華、內地影后馬伊琍以及當年的飛虎隊隊長Stone、近年較多以客串形式參與電影演出的王敏德等等。另外飾演「麥Sir」的「演員」,可能連香港觀眾也沒什麼印象,他就是在香港回歸之前(1991 - 1993)擔任香港廉政公署(下稱ICAC)執行處副處長的徐家傑,現在擔任香港拳擊總會主席,當年他被ICAC 解僱引起軒然大波,及後經常公開評審與ICAC 相關的案件。對於本電影旨在揭示香港執法機關秘辛,徐家傑先生參與本片演出無疑讓劇本更貼近現實。
演員列表:
演員 | 角色名稱 | 角色身份 | |||||
郭富城 | 劉傑輝 | 警務處副處長 (管理) | |||||
梁家輝 | 李文彬 | 警務處副處長 (行動) | |||||
李治廷 | 張國標 | 廉政公署首席調查主任 | |||||
彭于晏 | 李家俊 | 警員,李文彬之子 | |||||
楊采妮 | 梁紫薇 Phoenix | 警察公共關係科總警司 | |||||
林家棟 | 鄺智立 Albert | 高級警司 | |||||
尹子維 | 杜文 | 警司 (信息系統首席總監) | |||||
錢嘉樂 | 徐永基 Vincent |
高級警司 (兼任本片動作指導) | |||||
安志傑 | 石米高 Michael |
警司 (特別任務連 (飛虎隊) 指揮官) | |||||
馬伊琍 | 劉傑輝太太 | ||||||
徐家傑 | 麥Sir | 廉政公署高層 | |||||
劉德華 (客串) | 陸明華 | 保安局局長 | |||||
王敏德 | 曾向榮 | 警務處處長 | |||||
文峰 | 陳斌 | 騎劫衝鋒車、挾持警員的主腦人物 | |||||
何華超 | 庫房主管 |
令人心寒的口水戰 - 三場必看的文戲
郭富城在接受媒體訪問時,稱這場與梁家輝對罵的戲足足NG了二十一次,比起拍動作場面還要辛苦,但相當過癮。
《寒戰》的宣傳重點自然離不開兩大影帝演技的大鬥法,所以預告片中都出現了這段郭富城準備奪權而與梁家輝對罵的戲。故事發展到中段,警隊上下開始對於李文彬過份激進的處理手法產生疑問,並質疑他作為暫代警務處長及「寒戰」總指揮,實在是欠缺了應有的冷靜與理性,所以劉傑輝亦與心腹徐永基商量罷免李的職務,並打算拉攏李的心腹鄺智立、站在法理的立場上把自己的上司從暫代警務處長的位置上拉下來。
劉傑輝聯同一小隊的警員到了李的辦公室與李對質,李也不遑多讓,從擁護自己的刑事偵緝部找來了幾個便裝警員、並帶同武器上來與劉對質。兩位影帝在對罵的時候雖然情緒激動,但仔細聽一下他們對罵的內容,就不難發現劇本的嚴謹以及兩位影帝的投入。兩人分別丟出了《警隊條例》賦予自己的權力與對方對罵,兩人的演出各擅勝場,劉傑輝激動卻不失心思慎密碰上了火爆但據理力爭的李文彬,加上後面站台的警員不小心掏出了手槍,把整個已然劍拔弩張的氣氛推向一個瀕臨一發不可收拾的局面。
到李文彬發現了鄺智立轉而支持劉傑輝的時候,梁家輝把那種頓失依靠的無奈與憤怒演繹得淋漓盡致,有趣的是,當楊采妮飾演的梁紫薇告訴二人,身在哥本哈根外訪的處長想跟兩人對話的時候,李文彬回了一句「乜撚野事?」(什麼烏事?)的時候,雖然是髒話,可是不多不少都舒緩了緊張的氣氛。整個起承轉合在短時間裡做得相當精準。
李治廷飾演的ICAC 首席調查主任張國標Billy,在戲中分別跟兩位影帝有對手戲,但焦點卻都是落在兩位影帝身上。先是劉傑輝涉嫌「妨礙司法公正」被ICAC 帶走協助調查,在密封的房間裡,劉傑輝顯示了過人的膽色,面對Billy 沒有事實根據純屬猜想的咄咄逼人,他冷靜的應對(當然看完電影就知道為什麼他可以這麼冷靜…)贏得了我的歡心,比起剛才與李文彬的對罵更不慍不火,但已經足夠讓張國標無言以對。
當李文彬來到ICAC 協助調查的時候,與劉傑輝不同的是,他以豐富的人生以及當警察的經驗,把張國標講得啞口無言,盡顯霸氣,他看似肯定卻又帶點碰運氣的舉動 - 跑到房間裡的鏡面玻璃,向Billy 的上司麥Sir叫囂,彷彿就知道麥Sir 鏡子另一面的房間裡。而麥Sir 在隔壁看在眼裡,也不得不親自跑來跟李文彬道歉。
梁家輝在這段霸氣盡現的演出當中,展現出來的氣勢並不是隨便找個演員就可以演得出來,最後說「我打算在這裡住一晚」更加是得勢不饒人,真正的「咄咄逼人」,本該如此吧。
以上的三個場面,可以說是《寒戰》的文戲裡欣賞指數最高的部份。
「五年磨一劍」劇本結構嚴謹?
本片最值得一讚的不是演員、選角,而是「五年磨一劍」 - 花了五年才完成的劇本,劇本結構的嚴謹絕對不是一般警匪電影可以比擬的。舉個例子,劉傑輝、李文彬兩人對罵、以及劉傑輝與徐永基商討罷免李文彬的時候,分別用上了香港法例第232條《警隊條例》當中的第4、5、6、7、23及25條,可見兩位導演與編劇在編寫劇本的同時,對於香港執法機關被賦予的權力,做了相當多的功課。
除了在背景資料方面下了很多的功夫,在劇情的起承轉合以及緊湊性方面,導演與編劇都應記一功。一百零六分鐘的故事裡面,雖然以文戲的部份較多、而以動作場面為輔,可是《寒戰》不像別的警匪片流於表面,一到了文戲整個戲就變弱,反而編劇成功把警隊內部的勾心鬥角與發生在外的警員挾持事件弄得環環相扣,讓觀眾可以在觀賞過程中想一下到底是警隊內部導致挾持事件的發生、還是挾持事件發生後才引伸出警隊內部的種種問題呢?
可是影片到了最後的部份流於說教,誠然,法治是香港的核心價值,但到片尾的時候講得太白反而影響整個戲的感覺,因為透過劇中角色的言行以及案件的發展,我們就能夠體會到這個「核心價值」,不需要特別弄得像教育電視節目一般把東西說得那麼白。至於劇中劉傑輝以及李文彬所引用的、二戰時期英國首相Winston Churchill 的話,原文應該如下:
"One day President Roosevelt told me that he was asking publicly for suggestions about what the war should be called. I said at once 'The Unnecessary War'."
戰爭的必要性,有時候只能由歷史來判斷,這一個引用與尾片的警隊報告說「寒戰」是「最成功的失敗行動」相互呼應,帶出了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當然,如果現實的香港警隊出現如此的亂局,我想我大概不是死了就是已經移民了…)
稱不上是必要的動作場面
郭富城在行車天橋上與匪徒發生槍戰。
《寒戰》裡出現了兩場主要的槍戰,分別是劉傑輝親自拿贖金給犯人、中途卻被疑犯伏擊、以及電影後半部飛虎隊與疑犯在香港國際金融中心(IFC)頂樓(還是中環別的大廈?)火拼。兩場槍戰的必要性存疑,特別是後者,因為根本沒有必要把煙花作為新的元素加進槍戰當中…
在行車天橋的槍戰,其實算是電影的轉捩點,因為劉傑輝的心腹Vincent 就在這裡喪命、九千萬現金當中的五千多萬不翼而飛等等,為故事帶來了更多新的謎團,所以它還是有它存在的必要。
可是後者,因為警方追查到挾持警員的疑犯曾經製造過煙花,繼而追查到疑犯藏匿之處,最後派出了由石米高指揮的飛虎隊到場搜捕犯人。可是整場槍戰當中,我除了看到煙花橫飛以及血肉模糊以外,我實在是想不通這場火拼的用意、以及對故事本身有什麼特別的幫助。
加上這場槍戰當中,疑似主犯的陳斌把鄺智立叫到天台談判,鄺智立似乎與陳斌是舊相識,而陳斌也像是一名前警員,但更耐人尋味的是,飛虎隊在接近全軍覆沒的時候,唯有石米高一人能夠到達天台,陳斌說出了石米高背叛他的時候,石米高卻開槍同時把鄺陳二人槍殺,最後石也在天台爆炸當中喪生,留下了更多的謎團。究竟石米高在這件事的參與度有多少?
除此以外,我真的想不通為什麼在明知頂層與天台佈滿煙花的同時,石米高乃至警方還可以容許這樣的一個行動,讓飛虎隊員白白犧牲…
選角百密一疏?
李治廷飾演的張國標與徐家傑飾演的麥Sir 商討對策。
左邊的助手很明顯的比李治廷還要老…
雖說李治廷在《寒戰》裡的表現是相當討喜,可是他也是本片最大的敗北。為什麼呢?這不是出於演員或角色本身,而是出在演員跟角色的錯配。李治廷作為一個新生代演員,他今年只是二十五歲,要他以二十五歲之齡去飾演ICAC 的首席調查主任,畢竟是不太合理的,劇中張國標的助理看起來比他還像主任…
觀乎ICAC 與無線電視合作的《廉政行動》系列電視劇,劇中扮演高級調查主任(還不是首席…)的演員有哪一些?最近的就是張智霖、以前則有古天樂、狄龍等等,作為一個首席調查主任,少說也要四、五十歲,真的要年輕一點起碼要三十五歲以上吧,香港ICAC現時的首席調查主任蔡雙雄則是五十七歲…找一個二十五歲的新生代演員去演一個四十歲以上的角色,就算李治廷的表現讓我喜出望外,我也只能說這是演員的喜訊而選角的悲劇啊…
劉德華扮演的保安局局長陸明華接受傳媒訪問。
至於其他客串的明星當中,最矚目的莫過於劉德華扮演的保安局局長陸明華。但是由於只屬客串性質,劉天王的演出並沒有太多發揮的空間,他也沒有機會與兩大影帝同場較勁,印象較深刻就只是他跟劉傑輝說的「相信自己的judgment,非常時期,用非常的方法」。至於他在接受訪問那邊的表現,我覺得也是說教的一部份,並沒有特別強的記憶點…
而內地影后馬伊琍客串飾演劉傑輝妻子更加是可有可無,甚至是隨便找任何一位年紀相若的女演員就可以扮演的角色,除非最後埋下的伏線跟她有著莫大的關連,否則…
父子關係的側面描寫
李文彬到醫院探望被成功救出的四位警員,包括自己的兒子李家俊。
片中直接講述梁家輝飾演的李文彬與彭于晏飾演的李家俊的父子關係的部份並不多,但從故事裡的不同事件都可以看得出他們父子關係的微妙變化。從故事開始的時候,李文彬對兒子的安危憂心忡忡,到中後段發現自己的兒子有可能是「賊喊抓賊」,以及到最後得悉兒子是為了父親才幹下種種勾當、最後未能回頭是岸而感到絕望,這個轉折我們可以看到其實李家的「一門三傑」,李文彬是對兒子有著極大的期望,甚至認為自己行將退休,爭不爭處長根本不是最重要,如果要賠上兒子的前途才能換到處長一職,那他寧可不要算了。
而李家俊就在討厭劉傑輝、而期望父親擔任處長可以提高前線人員士氣的單純想法之下,以他的高智慧自編自導自演了一場看似完美但百密一疏的騎劫案,可是說是天才罪犯卻「聰明反被聰明誤」的又一例證…
伏線?
電影以王敏德飾演的曾向榮處長以及李文彬雙雙申請提早退休、劉傑輝成為最年輕的警務處處長作結。但影片留下了太多尚未解釋的部份,像是案中真正的主謀仍然在逃,並且找到了劉傑輝的住處、盯上了劉傑輝的妻女,且要求劉傑輝釋放一個人(鏡頭就剛好轉到被關押在羈留病房的李家俊)。
在藏鏡人的真實身份成疑、衝鋒車、車上裝備以及五千九百萬的現金仍然下落不明的時候,相信本片在票房取得優異成績後,一定會加快開拍續集的進度。總括來說,《寒戰》的確是近年少有的港產佳作,雖然設定上警隊那麼多高層一次過上了前線而幾乎死掉了一半的這個設定有點不合理,但綜觀劇情的走向,的確是沒什麼太明顯的邏輯錯誤,且劇情結構嚴謹,加上演員們的賣力演出,本作仍不失為本年度最佳港產片的前三名,兩位影帝也絕對有希望憑這電影角逐來年大大小小的獎項。
鑑於《寒戰》在十一月八日及十一月十六日分別在香港及台灣正式上映,為了讓一眾影迷可以先睹為快,現在就附上四段官方的預告片段讓各位先望梅止渴一下吧!
寒戰(原裝預告)。
寒戰(原裝預告#2)。
寒戰(原裝預告#3)。
寒戰(原裝預告#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