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個當年在台灣大學參加《超級星期天》之《校園歌喉戰》海選、演唱《黑色幽默》的小伙子,誰也沒有想到他能夠勝出當季比賽;
那個當年在《校園歌喉戰》決賽演唱《This Love》及《You're Beautiful》的小伙子,誰也沒有想到他等了三、四年才有機會推出個人專輯;
那個前年推出首張同名全新創作專輯的小帥哥,誰也沒有想到他憑第一張專輯就能角逐歌王與最佳新人的寶座;
那個去年的金曲新人,誰也想不到,原來那張平地一聲雷的專輯,已經是兩年又兩個月前的作品了;
第二十二屆金曲新人韋禮安,推出首張專輯後不久就開始服兵役,就連參加去年金曲獎都要向軍方請假才能出席。
韋禮安主唱的大熱偶像劇《我可能不會愛你》主題曲《還是會》推出後,瞬即佔據各大流行歌曲榜的前列位置、隨後所屬的福茂唱片為他投資千萬台幣拍攝的電影《什麼鳥日子》也獲得不錯的評價,不過歌迷們關注的,還是一張完整的、屬於韋禮安的全新個人創作專輯。
一張《有人在等》是否能夠回報一眾守候多時的歌迷呢?
延伸閱讀:
台灣金曲新人 - 論韋禮安與嚴爵
專輯曲目
- 月球
- 轟炸
- 累(第三主打)
- 心醉心碎(第四主打)
- 還是愛著你(第二主打)
- 這不是愛情
- 印象派
- One More Try
- 有人在等我
- We'll Never Know(第一主打)
- 還是會(偶像劇《我可能不會愛你》主題曲)
還是會…還是會寂寞?《還是會》
《還是會》官方OST。
《我可能不會愛你》的「大仁哥」李大仁與程又青,除了讓陳柏霖與林依晨的人氣再次飆升之外,韋禮安主唱的片頭曲《還是會》更是佔據各大排行榜前列位置多時。基本上歌曲就是很稱職的主題曲,歌詞與劇情互相配合,副歌的歌詞「還是會不知所措」、「從今以後沒有我,你會不會太寂寞。」等等,都跟大仁哥與程又青之間的曖昧、愛與不愛的糾纏產生極佳的化學作用,難怪這首歌會引起廣大歌迷與樂迷的共鳴。
我們永遠不會知道的答案 - 《We'll Never Know》
《We'll Never Know》官方MV。
專輯介紹把這首首波主打《We'll Never Know》與前一張專輯的《有沒有》放在一起比較,說如果《有沒有》是一種感性的呢喃與吶喊,這首《We'll Never Know》就是一首感性的反思。因為兩首歌只是以不同的角度去看同一件事。
如果不斷問自己「有沒有」的時候,能夠以「回想又有什麼用」、「We'll never know the answer」的想法去看待事情,或許就真的會做到「放下心更寬」的豁達。
值得反思的是,感性的呢喃是否完全不理性,所謂理性的反思,又是不是只是自己一廂情願的豁達,到頭來最在意的依然是自己,矛盾反而隨著這種「假理性」而越陷越深,最後到了一種豁達又不是,在意又不是的尷尬窘態,得不償失,到頭來都是一場空。
《We'll Never Know》的旋律很吸引人,前段只有吉他伴奏的部份,的確讓人想起了《有沒有》的頹廢感,隨後節奏逐漸明快,聽出的卻更令人感傷的假豁達,再看看歌詞,原來又是一個假豁達真無奈的歌曲,糾結不能被解開、不能釋懷的感覺在歌曲後段油然而生,隨著歌曲情緒越高漲,聽得越心疼。
忘了忘不了 - 《還是愛著你》
《還是愛著你》官方MV。
雖然整張專輯裡有很多不同曲風的歌曲,很ballad 的情歌好像就只有這首《還是愛著你》。雖然根據歌詞的意思,這個故事只是韋禮安想像中的故事,與陌生但又似曾相識的人相遇,到底會發生什麼事呢?你會驀地腦海一片空白,還是很理性的告訴自己,眼前人只不過是一個跟自己毫不相干的人,或者是墮進一個幻想的無底深潭當中無法自拔呢?
對於韋禮安來說,可能創作這首歌的時候,純粹只是表達與一個素未謀面、而又跟自己生命當中佔有重要位置的「唯一」很相似的人擦身而過後,所幻想的一點點小故事。可是淺白的歌詞,除了予人無限的想像空間以外,其實對於很多人來說,歌詞所表達的意思,遠不止於想像,而很有可能是纏繞自己多時的夢魘、揮之不去的不快回憶,有時候不去想一個人很容易,要徹底忘記一個人就很難。
很多時候自我麻醉、告訴自己已經忘記這個人/不會去想這個人的時候,碰到一個人跟她相似的人,哪怕只是背影相似,一幕幕回憶又瞬間在眼前完整的投射出來。說來說去,自己跟那個「她」從來沒有在一起,聽著這首歌,我哭了,我也想問自己,「如果沒有擁有就沒有失去,那為何我還會傷心」。
網路暴力的眾生相 - 《轟炸》
《轟炸》的先行試聽版本。
《轟炸》是整張專輯當中玩味最高的歌曲,也是韋禮安少見的多重風格融合的歌曲。這首《轟炸》玩的是Funk、Soul、R&B 與「網路欺凌」的結合。歌曲與編曲風格以Funk 為主調,輔以Soul 以及R&B 的元素,一段節奏明確的前奏,為這首抨擊網民在網路上肆意謾罵別人的不良風氣的歌曲掀開了序幕。
雖然香港與台灣的網絡文化或許有點不同,可是只會罵罵罵的風氣,最近的確成為了網路上(特別是微博)一種潮流,而且是一種不值鼓吹的潮流,公眾人物在微博寫錯了一個字、或者是尋常網友在討論區寫了一些爭議性較高的東西,下場通常只有一個,就是人氣高企、回覆不絕,不過佔了百分之九十都是在罵當事人,這種情況健康嗎?無差別又不用負責的言論,打擊到一個人的信心、甚至是生存的慾望,這正是韋禮安在歌曲中想探討的事情。主歌的「該奮戰還是該退出,太認真反而是認輸」、副歌的「別再轟炸我,轟得我的頭好痛」、「盲目的亂轟,你叫我怎麼躲」,甚至是最後叫喊的「怎麼你用你的自尊踐踏我的頭」,彷彿就是一個被攻擊的網民,被迫到牆角忍無可忍之下的最後申訴。
我不知道外面普遍對這張專輯的評價是怎樣,我個人是相當喜歡這張《有人在等》,這張專輯的名稱除了告訴歌迷,韋禮安像是跟大家說明自己知道有人在等他,等的不只是他的復出、他的新專輯,而是他在音樂上的蛻變,以及如何在音樂當中,聽出他在這兩年間的歷練,這樣的一個韋禮安、這樣的一張專輯,才值得有人在等他。
寫這篇感想與聽這張專輯的時候,我摻雜了不少個人的情感在裡面,不知怎的,有好幾首歌的主題都跟我這幾年的心境不謀而合,能讓我聽到落淚的當然就是《還是愛著你》當中的「我還是愛著你,為什麼我不甘心,如果沒有擁有就沒有失去,那為何我還會傷心」…《We'll Never Know》真實得有點假的理性、《這不是愛情》的青蔥戀愛歲月、《累》裡對愛情的追逐與割捨…
除了韋禮安想告訴我們「有人在等」,我也想跟那個她說一句,只要你知道有人在等,就足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