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提起節奏藍調(R&B)這種音樂風格的時候,很多香港人第一時間會想起的是方大同,因為他算是香港R&B的代表,作品推出到現 在可以說是始終如一以節奏藍調及爵士樂為主,再寬一點華語歌壇有名的三位創作天王,王力宏、周杰倫、陶喆,他們三人都是以節奏藍調為主,並且以此為基礎, 加入很多不同的元素,例如王力宏在R&B的創作裡加入許多中國風元素,炮製出自家「Chinked-out」風格云云。華語歌壇新生代的 R&B歌手就以嚴爵、韋禮安等人為代表。

  說到唱節奏藍調的外國歌手,香港人比較熟悉的應該也不少,男歌手有名一點的有 Usher、R. Kelly、老一輩可能認識Stevie Wonder等等、新一點則有Bruno Mars、Chris Brown等人;女歌手方面,近來大熱的必定是英國才女Adele、選秀節目出身的Leona Lewis等等,美國代表方面,首選必定是Alicia Keys及近來憑選秀節目《The Voice》再次成為話題人物的Christina Aguilera。

  對於節奏藍調的定義,我也不好意思作太多的解釋,反正隨著音樂潮流的轉變,對R&B的定義也會有不同的詮釋。可是在一眾流行樂壇巨星當中,到底有沒有一些遺珠沒有在世界歌壇發光發熱?

  本篇為大家介紹的是來自英國的八十後歌手 - 克雷格.大衛Craig David, 其實中文譯名真的有點怪…),雖說這一兩年來他並沒有在幕前十分活躍,可是聽他的歌很容易就掉入一個迷思的狀態,不自主的呆住聽他的歌,而且他的現場表演 比CD還要耐聽,這就是我個人認為他是現今樂壇詮釋R&B最好的一位的原因。(可能他在香港也有不少歌迷,因為他曾經參與過2003年在港舉行的 維港巨星匯、以及在2009年4月6日在九龍灣Star Hall舉辦過個人演唱會…遺憾的是當時沒有去看…)

  最重要的,還是跟大家分享我最喜歡的R&B歌手,他的好聲音是應該讓更多人聽到的。

**Photo copied from thesoultrycafe.com, the news on 2011/08/10, Craig David to Perform at Michael Jackson Tribute Concert**

  第一次聽到Craig David的歌是在中三下學期的某一個下午,有朋友在ICQ傳了一首英文歌給我聽,原以為是Linkin Park他們的歌,或者是Usher、R.Kelly等等歌手的歌,並沒有太過注意。後來一聽之後就著迷了,原來他的名字叫做Craig David,那首歌的名字是Rise & Fall(與英國著名歌手Sting合唱的一首歌。),歌曲收錄在Craig David的第二張個人專輯《Slicker Than Your Average》

  到目前為止,Craig David 總共推出了五張專輯以及一張新歌加精選大碟,分別是2000年八月推出的《Born to Do It》、2002年11月推出的《Slicker Than Your Average》、2005年9月推出的《The Story Goes...》、2007年11月推出的《Trust Me》以及上年3月推出的《Signed Sealed Delivered》。精選大碟則在2008年11月推出。

《Born to Do It》專輯封面。(圖片取自維基百科)

《Slicker Than Your Average》 專輯封面。(圖片取自維基百科)

《The Story Goes...》專輯封面。(圖片取自維基百科)

《Trust Me》專輯封面。(圖片取自維基百科)

《Signed Sealed Delivered》專輯封面。 (圖片取自維基百科)

   就個人發展方面而言,Craig David在出道時已經獲得很好的成績,首張專輯《Born to Do It》在多個國家的專輯排行榜都曾經進佔第一位,可是後來的專輯很多時候都叫好不叫座,縱使在保持一貫獨特R&B風格與嘗試不同曲風方面取得一個 很好的平衡,可惜這些正面的回響並沒有反映在銷量方面。同時,他不像一般當紅的一線歌手保持著「一年一專輯」的習慣,反而是兩年多三年才出一張專輯,務求 製作最好的音樂呈現給各地的歌迷。而他保持曝光率就是透過參與不同的公益事務以及演唱會,在閉門造車的同時又盡量不讓廣大歌迷漸漸失去對他的印象。可是這 也是他沒有辦法在世界流行樂壇當中成為當紅歌手的主因吧(雖說在英國本地還是有相當不錯的人氣…)

  他的每張專輯都有很多耐聽的好歌,我個人最喜歡的專輯是《The Story Goes...》,能夠讓我第一次聽就一鼓作氣聽完整張專輯,這真的是第一張。加上當時正值中五會考放榜後、中六開學前籌備學生會內閣的時段,附帶個人感情煩惱的問題,首波主打《All the Way》會讓我不自覺的變得輕鬆,根本就是Disco音樂結合R&B的一個很不錯的示範。我沒有記錯的話第二波主打歌《Don't Love you No More (I'm sorry)》在 Youtube熱播的時候,專輯還沒有正式推出。典型Craig David式的R&B情歌加上配合當時心情的歌詞,那時候每天上學都在聽這首歌…除了兩波主打歌以外,《Hypnotic》、《My Love Don't Stop》、《Unbelievable》、《One Last Dance》等等的歌曲都有相當不俗的水準。

Craig David - 《All the Way》 (Live in London 2009, from iConcerts)

Craig David - 《All the Way》(Live in Tokyo, Acoustic Version!) 這個版本實在是太厲害了,光靠一枝結他就可以唱成這樣,太強的現場表現。

Craig David - 《Don't Love you No More (I'm Sorry)》(Live Acoustic version in France),又是另外一個不插電的代表作,想不到他的轉音真的是一點瑕疵都沒有,內行的人相信對彈結他的那位大哥感到不可思議吧…The Song is not horny at all!! (影片後半部份有一小段《Seven Days》)

  《Born to Do It》專輯中的《Seven Days》的獨特的R&B風格以及技驚四座的轉音技巧,讓他一炮而紅,可以說是他的成名作,相信他在不同場合唱這首歌已經很多次了吧。

Craig David - 《Seven Days》(另外一個Acoustic的現場表演,怪不得他可以作這麼多Acoustic,正正是因為他有一把好聲音以及每一次都找到厲害的結他高手…)

《Born to Do It》大碟的第一主打歌《Fill me In》的官方MV,同樣也是不錯的歌,可是並沒有進到我的「最愛Craig David 歌曲」的前五名。(笑)

  至於第二張專輯《Slicker Than Your Average》我個人認為是他的音樂趨向成熟的一個重要指標。專輯內最熱播的歌曲當然是與英國殿堂級歌手、Police樂團主唱史汀(Sting) 合唱的《Rise and Fall》,而且他們能夠同台一起現場演唱這首歌曲的片段更是珍貴。

Craig David 與 Sting於2003年5月在英國BBC電視台的節目《Top of the Pops》合唱《Rise and Fall》…現在/未來的我有可能現場看他們兩個合唱這首歌嗎?引用黃興桂的金句,真的是「有今生,無來世」 的演出…

在《Slicker Than Your Average》裡, 《World Filled with Love》也是我很喜歡的歌曲,除了是一貫「Craig式」R&B 演繹方法,歌詞也是十分有意思的。

   2007年推出的《Trust Me》專輯並沒有獲得像前三張專輯一樣的成功,當中加入了很多舞曲、Disco 風格的歌曲讓我覺得跟他一般的歌路有點不相符,有些新的東西真的嘗試過就好,起碼讓人家知道你會、也願意去嘗試新的東西,試了以後效果不好,再唱回舊的東 西,歌迷朋友們會更加受落。專輯當中我個人最喜歡的就是《Officially Yours》,就是一首男生向女生求愛時必唱的歌曲(自己練歌的時候也常唱這首…(笑))

2008年4月的時候,Craig David 在一個西班牙的電視節目上演唱《Officially Yours》

  至於2010年推出的《Signed Sealed Delivered》專輯是Craig David 與 Universal Records 合作的唯一一張專輯,以翻唱為主的這張專輯得到了不少的負面評價,因為Craig David 嘗試把一些老歌以新的演唱風格重新演繹,讓很多評論感到失望,我自己對這張專輯也不是十分滿意,所以聽的次數也不多,能夠推介的歌實在是…

  這一次的主要是跟大家分享他成名的作品,以及專輯裡的主打/受到好評的歌曲,讓大家可以對這位英倫歌手有更多的了解,再去慢慢發掘他專輯內非主打但又好聽的歌曲(對於非主打歌曲每個人都有不同的心水,任何歌手也是,真的是一個解釋不了的現象…)

   離開了Universal Records以後,Craig David近來除了籌備新專輯以外,還繼續參與不同的公益/慈善活動,而且他也確認參與今年十月八日在威爾斯卡迪夫千禧球場舉辦的、向已故流行天王 Michael Jackson致敬的音樂會,希望可以快點聽到他的新專輯!回歸到最初的Craig David,那才是真正的「Craig式」英倫R&B!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Matthew 的頭像
    Matthew

    Thew.地球上的人

    Matthe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