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主題之前,先交代一下本博客的小小動向,因新浪網上載相片的系統不知道出了什麼毛病(還是我的網絡出了問題?),有部份《CSI: NY》第八季第三集的相片未能上載,故本集的感想至今仍未發佈,在下仍會不斷嘗試看看今天晚上會不會把問題處理好。

(另 外致所有《Glee》的粉絲,如果有興趣繼續在這裡獲得劇集最新內容及感想,我只能跟大家說,十一月再見吧。因為本月美國那邊只會播出《Asian F》那一集(即第三集),第四集《Pot O' Gold》將於當地時間十一月一日才播出,分享的話,可能真的要等到十一月三或四日了…)


   素來港鐵的車廂裡,不會出現分貝極高的噪音,不管是早上、中午、晚間也好,車廂的空氣指數與寧靜指數同樣處在一個高水平。例外的情況不是沒有,只是多數 都是一些很個別的事件,例如某人跟某人在吵架;這個先生/太太把自己的嗓子吼到最大聲,把電話另外一頭的那個人罵慘了;一些年青人在車廂裡不知怎地起哄又 叫囂(自己曾經也是其中一份子…)、或者是一大批大學生在為迎新營的遊戲而稍為提高了他們的聲量(自己也曾經是大學生…也明白的…)等等等等的情況,當車 廂裡有乘客終於忍不住的時候,不至於會用說話來展示他們的不滿,可是一些肢體動作、眼神,就足夠讓那些人立刻閉嘴。

  可是閉嘴過後那些聲浪又慢慢的恢復過來…不過情況就稍為收歛了一點。

  真正令人為之側目的、又不太敢出口罵的、給了他們暗示又完全接收不到的,大概只有一群很有小聰明、卻沒有大智慧的小朋友。香港人普遍稱之為「港孩」,可是我自己並不覺得「港孩」是一個恰當的稱呼。他們真的是香港的惡夢嗎?

(黃明樂先生著作《港孩vs 新高中 - 家長的惡夢》一書封面,圖片取自世華文庫網站,請不要誤會,本篇並不是什麼閱後感,只是在google上剛好找到了這張照片…)

  我不是可以把自己想法寫得鏗鏘有力的一個人,只是很喜歡把身邊看到的事情跟大家分享,尤其是一些社會特別關注 的問題,當自己經歷過/見識過,很可能發現輿論的東西不一定全然正確,很多時候媒體的資訊都害了我們,害了我們看了二手資料後就對那件不好的事情「蓋棺定 論」,然後大家都覺得事情是這樣,再沒有討論下去的意思。

  由於今天下午出去面試的緣故,兩點多三點左右的時間我在九龍塘站上車,在一個既定月台位置等車,然後下車以後就可以立刻離開地鐵站,相信很多上班/上學一族也是如此吧。同時也盤算著在這個時間會不會很幸運的有空著的座位呢?

  踏上列車的一刻,我就知道自己錯了。(好站不站,偏要站在一個該死的車廂…)

  車上除了比預想中稍為擁擠了一點、加上一堆尋常不過的乘客以外,就是一批剛放學的小學生,為數約八至十人,因為聽到他們發出的噪音我已經沒有辦法可以正視他們,生怕今天心情不好的自己會忍不住出口罵他們。

  好了,那到底他們做了什麼事呢?沒別的,除了是數位小朋友一起用最高的音量講話、迫我們這些無辜的乘客聽他們在聊學校事情外,還有更特別的是,吹牧童笛…

  車廂裡有一位外藉人士坐著,看他的樣子是十分疲倦的,應該是晚上沒有睡得很好…也罷,很明顯的,他應該是被那一群小朋友吵到沒有辦法睡覺。這個時候我剛好面對著他,他跟我「打眼色」,我就確定了自己的想法。

  那些小孩旁邊的不是他們的父母,而是他們的外藉傭人,全程短短十數分鐘的車程(我的車程…雖說不想看到他們,最後還是轉身看了幾眼…(笑)),就是傭人自顧自的用外語交談,小孩們就繼續滔滔不絕的聊他們的話題。

  聲浪問題以外,讓我訝異的還有他們對話的內容。

  回想十一、二年前,自己還是一個小五、小六學生的時候,與同學聊天的話題雖然都是圍繞著學校的事情,稍有不如意事就會跟朋友說,「告你XXX我架!」、 「話俾老師聽架!」之類的,通常「XXX」的內容有三,一是桌子上放的東西不小心稍微碰到同學的桌子的時候(通常是大家互看不順眼的同學又偏偏被老師放在 一起的…);二是在學校裡任何場合下發生不知是有心或無意的輕微肢體碰撞的時候(也是通常發生在那是不和的同學身上…);三是某些小朋友有思覺失調病癥、 認為某一批同學集體排擠他/她的時候,僅此而已。

  今天聽到竟然涉及法律,例如一個男生跟女生說「我告 你性騷擾架」、那個男生又回說:「你打我,我告番你傷害他人身體架」,令人傻眼的是,即便是讀過法律的人(像我…)也未必可以如此把這些Cap 212的東西用中文講出來…(可能是自己學藝未精…(笑)),心裡想著現在的小孩也太早熟了吧?那些告來告去的玩意兒,不是應該搭配著一些小孩會講的詞彙 嗎?怎麼連性騷擾這些東西都出來了?

  到底是誰教他們的?如果一個小孩可以有這樣的常識,自理能力又 十分不錯的話,那他一定是香港未來的棟樑。他們在家裡的情況是怎樣,我不知道,也不太想知道,只知道現在聘請外藉傭工照顧家中小孩,已經成為了大勢所趨 (就算外傭居港權的結果怎樣也好,相信也不會影響這個趨勢。),這就是其中一個主要的原因。

  想當年, 當自己還是一個黃毛小子的時候,在社會上打拼的是我們父母那一群六十年代、七十年代的人,他們的觀念還是有點傳統,就是盡可能夫妻當中還是有一個人負責家 裡的事,包括照顧小孩,所以我們這一代的,還有不少人是由父或母親自照顧長大的,剛好我們成長的年代就開始多了外藉傭工來港工作,所以九十年代初期出生小 孩,日常起居被傭工照顧的已經慢慢的增加,情況到了後九十年代、二千年代就更明顯。

  外傭的工作,隨著 本港很多家庭都只有一個小孩,變成了主要照顧少主人的起居、家務次之,若有年老長輩需要照顧的話只能說是那個外傭的不幸了…當一個外傭主打的工作,由煮 飯、清潔家居變成了接少主人上學/放學、陪他們到興趣班、負責他的三餐,情況嚴重的甚至是連洗澡、刷牙也要服侍,這樣又是誰人的責任?我們真的可以怪這些 仍在嘻嘻哈哈、不食人間煙火的小孩嗎?

  香港家傭的發展或許可以解釋一下現代香港小朋友這種情況,當傭 人由「桃姐」變成了「賓賓」、由香港人變成了東南亞人、她們只是負責「家頭細務」變成了二十四小時全天候照顧少主人、她們對僱主無理要求視若無睹變成了什 麼事情都要聽老闆吩咐…種種的演變,都可以解釋到六十年代港藉傭工轉為本世代外傭,對小孩成長帶來的分別。畢竟以往的傭人,俗稱「馬姐」,所謂「梳起唔 嫁」,隨時將一生的時間奉獻給同一個家庭,對家中少主的感覺,隨時是父母親以外最親的人,所以那種主僕的關係,不是一般人所能了解,他們對一個家庭的付出 也是外人沒有辦法想像得到,電影裡有《桃姐》葉德嫻與劉德華的主僕情,縱然是真人真事改編的電影,當中的最真實的情感,電影還是沒有辦法徹底的表達出來。 真正的真人真事,大家就可以參考一下美國聖母大學門多薩商學院院長吳幼仁教授的故事

   或者你們可能認為我講得太遠了,可是那個時候家傭就是家裡的一份子,幾乎有聘用家傭的家庭都是如此;現在的,外藉傭工就真的是工作,不管是傭主的心態還 是家傭們自己的心態,都清楚知道不可能一輩子不分開,因為他們只是工作,總有回家的一天。長期服務的外藉傭工,縱然跟老闆家庭建立起深厚的感情,卻不可能 出現一個外藉的「桃姐」,這不是誰的錯,只是時移勢易,沒辦法改變的。

  所以嘛,現在的小孩大多都是命令家傭做東做西,而不是「拜託」他們做事,這樣小孩就變得肆無忌憚的、事事都依賴家傭。

   又因為現代「夫主外,妻主內」的觀念逐漸被打破,加上現在什麼都貴的時候,夫妻們不得已在小孩出生後,還是要一同在外工作,父母其中一方不能親自管教, 就得聘請家傭或者是拜託自己的父母去代為照顧,形成了一種「不是自己小孩不好意思打罵」的風氣,讓小孩們培養出一種氣焰,動輒就對祖父母/家傭呼呼喝喝, 形成了其中一種現代香港小孩最為人詬病的問題 - 沒有禮貌。碰巧在下身邊就有一個活生生的例子,就是在下的表妹,從前剛學會講話的時候一進屋子就把全屋的人統統叫一遍,現在上了幼稚園,就必須用物質來引 誘做各種事情,偏偏這種方法是一個無底洞,把小孩的胃口養大,以後就更難有東西可以滿足他們了…

  現代 香港上班一族很多時候都忙得不可開交,很多時候一個月跟自己兒女相處的時候加起來,都比不上家傭兒女相處一天的時間,很多時候,父母親只好用物質換取與子 女的相處,變相成為了親子關係裡的糖衣毒藥。所以嘛,很多時候真的不要只罵小孩什麼都不懂、什麼都不會,他們在小學時學會的東西,可能我們在中學在學會, 只是現在的社會實在有點奇怪,小孩學的東西本末倒置,很小的時候去學很難的知識層面上的東西,卻往往忽略了學習生存技能的重要性,剛好這些就是家庭的責 任,父母沒有時間就沒有人教,所以當我聽到學校這個地方,竟然開始開班教授學童一些生活技能、例如摺衣服等等的事情,我就覺得真的很可悲,這個社會到底怎 麼了?是小孩毀了社會的未來?還是社會毀了小孩的未來?

arrow
arrow

    Matthe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